当前位置:首页 > 耙耙柑 > 耙耙柑新闻

春见出口到新加坡,风光的“走出去”背后

作者:最美丑橘 | 时间:2018-01-18 14:08:59 | 阅读:4308

一个货柜的春见出口到新加坡,风光的“走出去”背后,却有很多的无奈。年货出川的新渠道,还有待更多更深入的挖掘


  漂洋过海半个月,四川百绿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个货柜的春见(杂交柑橘品种),终于在1月上旬抵达新加坡。这也是百绿天成首批出口货物。春节期间上市有好彩头,加上品质上乘,这批产自四川的春见在南洋备受追捧——两个凑成一个礼盒,售价将近40元人民币。


  企业总经理杨兴智认为,这一切皆是机缘巧合。“一位出口贸易商碰巧寻找好产品,到基地考察了两次,事就成了。”出口新加坡之前,产品经过了300多个农残检测,国内只需50多个。


  哪怕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好产品,杨兴智发现,想进国内主流商超还是很难。春节前他对接了好几家大型商超,合作最后都悬在半空。


  拓展市场,无非进超市或开专卖店两种形式。但进超市,杨兴智面临的问题很具体:进场费、摊位费和宣传费等高门槛,资金回笼周期至少一个半月。开专卖店的成本也不低:在北京开一个30平方米-5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独立专卖店,每年需补贴租金、运费、人力成本等费用50万元以上。专卖店经营农副产品还有一个普遍问题:保质期短且损耗高,加之电商冲击,实体专卖店以亏损居多。


  鉴于此,杨兴智情愿“按兵不动”,按原来的方式,与批发市场的经销商合作,没有任何门槛,现场结算,快进快出。此外,就是把春见卖到新加坡去。


  省商务厅厅长刘欣认为,企业的担忧,表面看是门槛高、成本高的问题,实际折射出目前大多数川企依然重生产轻营销,整体存在终端产品少、品牌产品少、大企业少、产品附加值低和美誉度低、市场占有率低等“三少”“两低”情况。


  省商务厅副巡视员计小帅进一步说,由于四川消费产品结构的关系,四川年货以吃为主。其在全国年货市场中的占比,与川货在全国消费品市场中的比例相当——不足5%。


  品牌和供货能力,是大型连锁超市采购产品的重要考量。目前,除了几瓶知名白酒,休闲食品等高频消费品,少见全国知名的四川品牌;大多数川企由于规模太小,无法提供充足、稳定的货源,导致进场销售较难。部分在“川货全国行”活动中签约的供销合同,由于无法稳定供应,出现了履约困难。


  如何让四川的优质产品,找到更广阔的市场?


  广货闯市场的经验,值得借鉴。2009年,广东省政府实行“广货北上”计划,除了搭台举办上百场展会活动之外,政府还在两件事上重点着力:以科技创新为核心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;学习浙江义乌小商品城在全国建市场的模式,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“广东商品城”,并为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、人才、渠道、品牌、设计等服务,整体提升了广货市场竞争力。


  川货出川新渠道,在省级层面已在酝酿。


  省商务厅表示,下一步我省将重点推动四川名优特新产品进商场、进超市、进市场、进平台,通过补贴等形式,鼓励“四川造”抱团在国内大型商超和批发市场设四川名优特产专柜,引导企业持续提升生产规模和运营能力。省农业厅副巡视员赵勇透露,正酝酿推动农业龙头企业或专合组织,组建特色农产品联盟,通过市场的力量,统一标准、价格,将同类同质农产品整合起来,统一营销和品牌。通过抱团出击,解决农产品出川的渠道和品牌问题。


标签:

原创声明: 本文转载自四川日报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果园动态

最新资讯

最热资讯

推荐阅读